第一、赛道决定基础量
做爱国的受众就是比做小众艺术的基础受众多。做技能培训就是比做商业模式探索受众多。媒体的定位,就决定了他目标受众的多少。金字塔尖的高价值人群永远是少数;不刷量的客观公正不煽动情绪的硬财经自媒体号很难起量,因为受众就那么多。
所以,在情感、爱国等内容门槛底的领域,才充斥着各种各样的“观点”与“互动量”。
第二、吸量套路
热点+观点,吸量法宝。
一个大家都关注的热点+或者正向暗合读者所思的观点(成为他的互联网嘴替)+背后新的信息发掘作为观点论据(文章创意点/读者:哇!竟然是这样)+貌似专业的解读(正确的论据+不一定正确的逻辑=解读框架)+标题党手法=吸量大法
这个公式是大湿姐原创拆解的,感兴趣的可以留言,我可以另起文说。
情感领域做到极致的例子,是咪蒙。结果就是:煽动情绪可以引得大量转发,情感领域又是受众数量巨大的,年轻女孩也是容易产生商业消费价值的。
第三、吸量的选题套路
社交互动是自媒体被传播、吸粉的方式。
2022年也就是今年,屡试不爽的高互动量“内容赛道”是:民族主义、男女价值、贫富差异。
疫情还带来第四点:中西医讨论与疫情讨论。
各位营销人,在这里想一下:这两年,多少品牌掉到了这个“坑”,或者主动或者被动,成为热点话题“树靶子”的对象?你不是倒霉,是自媒体吸量需要你。你就是名气+话题+争议的核心点。
第四、“她颇有名,却无力”,就是IP的原罪
果壳写过一篇文章:《人的脑子,记啥啥不行,八卦第一名》中有说:
一个大学教授用录音设备收集了467名参与者的日常对话,分析后发现,这些人平均每天要花52分钟来八卦;
更有意思的是,他们做了一个脑电波+问卷的测试,在一周后量化的测试中,名人八卦的正确率是最高的。明明在一周前,大家对日常小事的好奇心最高,但是最后却偏偏只记得八卦。
我们营销人说品牌的至高境界叫“打造IP”。明星、品牌,现在都是IP。
在自媒体那边,人咬狗不是新闻、狗咬人才是新闻。有名的IP正面不是新闻,它倒下才是新闻。再加上第三点,简直就是流量利器啊。
更具体的论述,可以看看湿营销原来发过这篇:
以上种种,就是自媒体的做内容逻辑:
我要粉丝、我要量!要量!要量!——那我的内容,并不是为了报道事实是什么,而是最多的那些人,要听、要看、要了解什么,又怎么了解这个世界。
作者公众号:湿营销
做媒体矩阵,要流量找四嘉壹新媒体
关注视频号:#宝藏申姐营销获得7张新媒体脑图